我国已建成发展中国家最大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pg电子平台
2018-02-02 15:40:36 来源:一财网
环境保护部环境监测司司长刘志全1月31日上午介绍,我国已在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布设了1436个国控监测站点,且全部具备pm2.5等六项指标监测能力,地方建设的省市、县监测点位近4000个,我国已建成发展中国家最大的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
在环境保护部今天召开的2018年首季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刘志全介绍,按照《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关于“全面设点、全国联网、自动预警、依法追责”的要求,近年来,我国环境保护部门不断完善空气水、土壤等环境要素的监测网络布局,扩大监测范围,进一步提升了对环保重点工作的支撑能力和水平。
刘志全介绍,除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外,我国还建设完成酸雨、沙尘监测网。在“2 26”城市建设颗粒物组分/光化学监测和降尘监测网,进一步提高了京津冀及周边区域重污染天气应对的精细化水平。构建完成“国家-区域-省级城市”四级重污染天气预报网络,实现了对未来1-3天空气质量精准预报及未来7天空气质量潜势预报,在重大活动保障和重污染天气应对中经受了检验,圆满完成了监测预报预警任务。
刘志全介绍,在水环境质量监测方面,我国地表水国控断面从“十二五”期间的972个扩展到现在的2050个,覆盖全国十大流域1366条河流和139座重要湖库,实现了说清水环境质量现状和变化趋势,基本满足水环境质量评价与考核需求。对全国338个地级以上城市和2856个县的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开展常规水质监测。同时加大了信息开力度,定期发布地表水、近岸海域等环境质量状况,满足公众环境知情权。
在土壤监测方面,刘志全介绍,我国已基本建成了由38800多个点位组成的国家土壤环境监测网。《“十三五”土壤环境监测总体方案》明确了土壤环境监测总体思路和重点任务,确定北京、辽宁、江苏、广东、四川、陕西6个省(市)的省级监测机构承担华北、东北、华东、华南、西南、西北6大区域土壤样品制备与流转,目前正加快推进相关建设。
刘志全说,2017年,环保部门完成了13611个历史基础监测点位的土壤环境例行监测,通过分散采样、集中制样、采测分离,确保士壤环境监测结果客观、科学、准确。
刘志全告诉记者,近年来,各级环保部门还依法推动落实企业自行监测及信息公开主体责任,加大污染源监测及信息公开抽查力度,建立企业自行监测和监督性监测的信息公开通报制度。
“围绕排污许可制实施,还建立了重点排污单位污染源监测数据管理系统。”刘志全介绍,就污染源监测,环保部编制并发布了指南总则、火力发电及锅炉、造纸工业、水泥工业、钢铁、纺织石油炼制、发酵类制药、化学合成类制药、提取类制药等10个行业指南。对重点行业、重点区域开展执法监测,完成对京津冀及周边“2 26”城市的1941家企业现场检查监测,主要覆盖火电、钢铁、化工、焦化、水泥、平板玻璃、有色、石化8个重点行业,对涉嫌超标排放企业予以依法查处。
刘志全介绍,我国环境卫星遥感监测在重污染天气、黑臭水体、自然保护区监管、环境监察执法等重点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告诉记者,为进一步推进天地一体化监测体系建设,根据国家民用空问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规划,环保部参与了生态环境监测相关的卫星立项与研制。目前,高分五号卫星已做好发射准备。大气环境监测卫星与16米光学卫星批准立项。此外,每年对700多个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开展生态环境质量监测、评价与考核,为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决策提供了有力支撑。
就记者关心的环境监测机制改革的问题,刘志全介绍,按照国家考核、国家监测、数据共享的原则,2016年,环境保护部已全面完成空气质量监测事权上收,委托第三方公司对1436个国控空气质量监测点位开展运维。2017年10月开始,全国2050个地表水考核断面已全部以采测分离模式开展监测,截至目前,采测分离实现平稳运行监测数据更加真实、准确、客观,地表水监测事权上收顺利实施。
“空气、地表水监测事权上收,厘清了国家和地方事权与支出责任,化解了地方行政干预,减轻了基层压力和负担,实现了监测与考核对象脱钩,是我国环境质量监测机制的重大改革,切实保证了监测数据独立、客观、公正。”刘志全说。
2017年,环境保护部对陕西西安监测数据弄虚作假和江西新余喷淋干扰等典型案例进行查处和全国通报。刘志全表示,数据质量是环境监测工作的生命线。环境保护部对环境监测弄虚作假和人为干扰行为持续保持高压震慑态势,采取“零容忍”的态度,发现一起、查处一起、通报一起。
刘志全表示,环保部将建立环境监测数据质量监督机制,通过远程监控与实地抽查相结合,采用飞行检查、例行检查、专项检查等形式,加大环境空气、地表水监测质量监督检查力度,确保监测数据真实、准确、全面。